为什么中国的ERP,最后都成了财务软件?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企业管理交流 』
很多公司在用ERP的路上,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。 ERP上线的时候,全公司都说要“数字化转型”“业务财务一体化”;上线没多久,业务部门一个个跑了,只剩财务部门在死磕系统。 销售、采购、生产,照样用微信、用Excel,系统里的数据空空荡荡。 最后,ERP成了财务的“专用工具”,账是对了,业务一点没动。 很多人会下意识说,是员工不用、业务不配合、管理层不懂。 其实,这些解释都太浅了。 我想说句实话: ERP财务独大的真相,不是人懒,也不是企业不懂,可能是整个中国企业数字化的阶段性宿命。 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就不讲什么数字化趋势,不聊高高在上的理论,只谈这件事背后的底层逻辑。 为什么ERP最后总是只剩财务在用? ERP在企业里的“财务独大”,并不是偶然,也不是因为员工不用,而是有结构性原因。 1. 财务模块,是ERP最早、最核心的落脚点 ERP这个词,理论上是“企业资源计划”,目标是打通企业所有业务流程。 但现实是,大部分企业最先用、最离不开的模块,永远是财务。因为:
2. 国产ERP,大多是“财务起家” 很多国产ERP厂商,最早就是做财务起步的。 早期ERP基本都是“财务、总账、成本核算”,后来才慢慢扩展采购、销售、生产、库存。 所以不管宣传多热闹,ERP落地的优先顺序,永远是财务先走,业务靠后。 3. 企业心里早有答案:财务必须用,业务能用就好 别看很多老板嘴上说“要全流程打通”“要业务财务一体化”, 但心里其实都很清楚:
这就是最真实的企业逻辑。 4. ERP的财务独大,是企业环境决定的,不是认知问题 很多人以为这是“企业认知差”“员工不配合”,其实根本不是。 这是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、法律规则、历史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: 财务合规,是企业的底线; 业务流程,是效率选项。 只要这个逻辑不变,ERP“财务独大”的局面,就不会有根本性变化。 ![]() 业务部门不是懒,是用不起 很多人看到业务部门不用ERP,就下结论说: “员工懒”“抵触信息化”“缺少意识”。 这种说法,太简单了。真实情况是: 业务部门不是不想用,而是用不起。 1. 业务部门的核心目标,不是合规,而是生存 站在业务部门的角度,他们的核心指标很直接:
这些目标,全部围绕效率、速度、结果,而不是合规流程。 ERP里的操作,对业务部门而言,大多是“额外工作”:
系统流程填得越细,工作节奏越慢。 2. 业务部门的工作节奏,和ERP天然冲突 业务部门每天都在解决临时问题、突发事件:
ERP那套流程规范、按部就班的逻辑,很多时候都不适合这种高速运转和临时决策的场景。 3. 没有正向激励,业务部门自然抗拒 更现实的问题是: 业务部门用ERP,通常没有正向激励。 用得再好,奖金、提成不见得多; 流程再规范,工作强度往往还更高; 反而,数据透明后,很多部门会担心被追责、被审计、被盯紧。 所以,业务部门不用ERP,不是因为懒,而是成本高、收益低、风险大。 他们的选择,其实是理性行为。 4. 这不是个别企业问题,是普遍现象 别觉得这是个别企业的问题,这是普遍现象。 尤其是:
这些企业里,业务部门拒用ERP,不是管理不到位,是因为: 用ERP,对他们的当前目标,根本不划算。 企业环境和行业属性,决定了ERP的使用边界 当然,有人可能会说:“我们公司ERP用得挺好的啊,业务也在用,不止财务。” 确实,有这样用得好的企业,但情况往往不一样。 这不是管理能力的差距,也不是员工态度的问题。 最核心的因素,是企业所处的阶段、行业特性、商业环境不同。 1. 有些企业,天然适合用ERP全流程 你会发现,能够把ERP用得顺的企业,大多有几个共性:
比如:
这些企业,本身的管理模式就需要流程规范、内控合规、全面追溯。 ERP对他们而言,不是负担,反而是刚好匹配的管理工具。 2. 但大多数企业,ERP有点重 相反,大部分中小企业、成长型企业,面临的环境完全不同:
这些企业关注的,不是流程是不是严丝合缝、账是不是全链条可追溯, 而是:“能不能接下订单?能不能按时交付?现金流能不能撑住?” 3. 这不是企业不懂数字化,而是阶段性选择 很多企业老板,并非不懂系统化,也不是排斥数字化。但他们更清楚,现在这个阶段,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,是:
在这些优先级面前,把资源、人力、时间放在ERP流程建设上,很可能得不偿失。 这不是管理落后,也不是认知问题,而是阶段性的经营策略。 ![]() ERP到底该怎么用?企业该怎么看? 大家真正关心的,还是一句话:现在到底该怎么做?未来还该怎么看ERP? 不需要上什么“数字化战略”,更不必盲目全流程上线。 企业最务实的做法就三件事: 1. 先说现在怎么做,三个动作,不必复杂 第一,先把“账、货、钱”三类单据录进去。 销售订单、采购订单、库存出入库单,先统一进系统。 不管流程跑不跑、审批走不走,单据先录,不留死角。 目的很简单:先让账、货、钱对得上,企业底盘不出错。 ![]() 第二,固定每月对账 不需要高频,固定每月一次就够。 会议只看三件事:
系统对不对,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,是企业全局的事。 ![]() 第三,帮业务部门解决一个最头疼的问题 别追求流程优化,先问业务部门一句话: “你们平时最麻烦、最耗时间的动作是什么?” 挑出那个动作,用ERP或低代码工具,专门解决掉它。 比如:
不求大、不求全,只把这个动作彻底系统化,必须用系统,不留线下空间。 让业务部门真正在系统里省事一次,他们自然会留下来。 ![]() 2. 再说长期怎么看ERP,本质上也不复杂 ERP这种东西,从来不是“用不用”的问题。 它的本质,是一项企业的底层能力建设,就像财务、法务、供应链一样, 不是竞争力,不是转型工具,只是企业“活下去”的基本盘。 什么时候需要稳账、稳库存、稳现金流,什么时候自然就用上ERP。 什么时候企业更需要拼市场、拼订单、拼现金流,那就把ERP放一放,没什么大不了。 最怕的,就是两种极端心态:
真正成熟的心态,只有一句话: ERP,不是企业的战略工具,也不是转型捷径。 它只是企业账、货、钱的底盘,什么时候用得上,什么时候就该用。 写在最后 说到底,ERP从来就不是工具用得好不好,而是企业管理能力的一面镜子。 企业的节奏不同、阶段不同,ERP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效果。 不必焦虑,也不用强推。 稳住核心的账、货、钱,解决最关键的业务动作,系统自然会慢慢活起来。 归根到底,ERP不是用来加速企业,而是用来稳住企业底盘的。 它背后考验的,从来都不是技术,而是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能力。 ——The End—— 阅读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1hOkfdIEvJAho373AmORSg 该文章在 2025/7/7 9:33:20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